
秋冬之交,姜香四溢,郴州市汝城县小黄姜喜迎丰收。在素有“小黄姜之乡”美誉的主产区汝城县马桥镇,姜地里,农户来回穿梭忙活采收,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络绎不绝,路边物流车辆排起长队。
汝城地处罗霄山脉南麓,土壤和气候条件很适合种植小黄姜。近年来,汝城县把发展生姜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成立生姜产业协会,坚持“合作社+基地+农户”发展模式,通过加强产业扶持、科技服务和培训指导等综合施策,不断推动产业扩面壮大,带动群众持续增收致富。
今年,汝城全县种植生姜5万亩,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,形成了以马桥为中心、覆盖全县村组的产业格局。在11月9日汝城(第三届)生姜文化节现场签约仪式上,签约协议采购的小黄姜数量达到2万吨。今年汝城全县小黄姜已达成销售意向8万吨,产销两旺势头足。
在马桥镇冲头村20亩生姜基地里,当地村民看着壮硕的生姜连连称叹。“脱毒姜种所产的生姜就是不一样,外形招人喜,味道更香辣,抗病性也强。” 多年来,因受长期无性繁殖培植影响,汝城小黄姜姜种体内病毒侵染积累、抗逆性下降,姜瘟和枯萎病成了常见病,相同地块只能隔年轮种,产业健康发展受到制约。
2021年,在马桥镇开展“引智回乡”行动的牵引下,马桥镇霞留村袁军辉回到家乡,投入400多万元,建成了占地30亩的小黄姜品种脱毒与绿色高效栽培中心。
在湖南农大、省老科协等专家学者指导帮扶下,如今已成功培育了两代脱毒姜种,其中第一代通过大棚和露天两种方式连年种植,亩产量达5700多公斤,第二代姜种今年在冲头基地种植,相比传统种植亩均增产30%,而化肥药剂量却减少了40%。
目前,汝城县建设百亩绿色高产示范基地5个、小黄姜连作示范基地3个,示范推广苗期遮阴、微喷节水、增施有机肥等绿色高产技术;建设小黄姜组培脱毒繁育中心2000平方米,培育组培苗7万株,破解了多个小黄姜产业发展技术瓶颈,创新发展优势得到彰显。
“鲜姜及时进冷库,丰产丰收增底气。”通过租赁存贮将25万斤新鲜小黄姜送进冷库后,马桥镇梓洞村脱贫户宋双来擦了把汗,也松了一口气。
在汝城,小黄姜种得好、品质佳是基础,卖得好、价值高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。2021年,马桥镇引进鑫隆农业公司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家庭农场”模式,建成了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。该中心冷库容积2.1万立方米,分设了冷链贮藏区、小黄姜清洗区、分级分选区、包装区,可储存小黄姜1.5万吨,年流转销售6万吨产品。如今,汝城小黄姜不仅走俏长沙、郴州等省内城市,也销售到了广东广州、江西南昌、浙江杭州、重庆市等全国各地。
随着产业不断延链强链,生姜协会、营销公司、合作社形成联合体,多方主体抱团发展互利共赢。小黄姜产业在产供销各环节中,每年解决了当地劳动力2万余人次,也催发了生姜制品加工销售多元产业火热发展,群众产业劲头越来越足,小小黄姜撑起了乡村振兴“大产业”。
责编:钟娟
来源:汝城县融媒体中心
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全文发布
省委管理干部任前公示公告
勿忘!这些数字,是中国人心里无法愈合的伤疤
习近平在越南媒体发表署名文章
关于越南,一图了解→
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
总书记上海行|记者手记:一以贯之的初心和深情
时习之丨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地方考察调研强调科技创新
下载APP
分享到